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7/0901/01/CT7934HD00018AOP.html
(原標題:“新中式”家具這個帽子有必要加嗎?)魏忠漢木老師本期嘉賓香港建筑師,室內、家具設計師魏忠漢家居網絡達人木老師家居行業流行用標簽來概括一種設計風格,也許真是最簡單和直觀的做法,對于沒有過多專業知識的消費者也來說也非常方便,但與此同時,標簽化使得產品的發展受到束縛,比如今天要討論的“新中式”家具。近年來新中式一直是不少家具企業的選擇,它的風評也更兩極:一方面東方的傳統風格、文化的熟悉感,讓它成為不少人喜愛的風格;另一方面在實用型和時代性上也成為問題,不少年輕人都對此敬而遠之,轉而欣賞北歐或者日式家具。“新中式”這個標簽是否還能奏效?行業和消費者又對這種風格抱持什麼態度?說法1中式家具未必有“新舊”之分香港建筑師,室內、家具設計師 魏忠漢作為建筑師、設計師的10多年中,對傳統木建筑的發掘和了解,從藝術到美學,都會投射到設計中來,那么作品中自然會有很多東方意味。但是如果就以此用“新中式”來定義,卻并不合適。目前不少這類品牌都喜歡用這樣簡單的標簽去定義自己,但是在這樣的框架下,會慢慢將路走窄,設計受限。消費受眾自然也會因此變窄,年輕人不喜歡用中式家具,未必是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這些設計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固定模式,缺乏新的創造力和吸引力。其實中式家具也未必有“新舊”之分,這不是形式和方式的問題,它應該是我們與大自然共享的價值。當設計師或者企業說出“新中式”時,我們就有一種主動或者動機,將某種東西用傳統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是我想做的東西反而是沒有太多動機的,只是用心便能欣賞得到的東西。比如“坐”這個概念,從中文的文字上看,坐其實是兩個人的事,中國人多說的坐,其實是坐的過程中有溝通,有情感,廣東話叫做“有咩事坐低先講”,這是潛意識中的概念,設計的過程其實可以考慮到這一層,而不僅僅是椅子的一些制式,到底該模仿宋還是明。形式是一方面,思考形式背后的,人具有共鳴的東西,也不失為一種思路。就像“圓”,它本沒有新和舊,它一直隱藏在自然中,數理哲學也證明它的存在,是永恒的,而不是某種形式的存在。我們的設計教育往往講究一套方法,標準化,這也許是為了生產和銷售的便利。說法2新中式與其說改良,不如說是偷懶家居網絡達人、家具品牌策劃人木老師在我的微博下,常常有人會討論,新中式家具到底好不好,這個話題并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首先要定義什麼是新中式。其實行業內并沒有對此有統一的標準,按照通俗的理解,就是傳統的中式家具,加入了現代元素后的新品。這樣的概念其實是不錯的,我們常常抱怨中式家具并不適合現在生活,無論是舒適性還是設計感,那么自然有人就會提出改良的建議。
友站推薦:辦公室主管桌椅家具
|